有慾望就會有需求和供給,他人的慾望即是商機。情趣用品這塊「最人性」的產業大餅,隨著社會愈來愈開放,民眾接受度愈來愈高,未來將可能成為台灣市場的一門顯學。
% M7 x' G0 n: w- l8 L# J其實不只是台灣,全球情趣用品市場產值逐年擴大,且橫跨數個產業類別,而各各領域都想分食這塊大餅,甚至希望以此凝聚出商機無限的情趣帝國。 前年美國成人奧斯卡開始出現VRAV,戴上虛擬實境眼鏡,女優彷彿可處可摸,栩栩如生,除了提供感官刺激,近年情趣商品也開始走向精品化、去性化,產品一直都在推陳出新,近期還有廠商推出24K金版。 此外,每一國市場對情趣用品的設計美學,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對性的態度。 日本消費者喜新厭舊,因而追求快與新的樣式,在設計上可能比較猥褻;美國傾向肉體派的實幹路線;歐洲廠設計上則較為簡約、流線…。大抵而言,情趣用品在設計上已經另闢蹊徑,走出一條設計之路。 業者分析,過去歐洲商品走優雅路線,一看就知道是歐洲風格,日本貨也一眼就能認出,但現在很多情趣用品已走出另一條路,消費者並不一定將其視作成人用品,它可以被設計得很可愛、精緻,甚至當成是辦公室療癒小物。 ( A% H, W$ ?! h2 z
: N8 p0 T$ S, ^; K歐洲成人產業發達,在台灣情趣用品仍是政府列管行業。(圖/Pixabay,2018.02.14)
0 W! V3 V7 L6 i( Z' S. @更多 {" I, N- I6 M/ z y* B9 o; y
台灣人眼中的情趣用品既然可以當作療癒小物,對於比歐美保守的台灣人而言,是不是更能接受情趣用品?這類商品誰台灣人眼中的形象是否已逐漸轉變?台灣情趣女王Sally Q明白地說:「還有落差。」 她指出,雖然近年來情趣用品設計逐漸擺脫淫穢的獵奇形象,藉由設計期望讓性變得更為健康,但如果和西方國家比起來,台灣人對情趣用品的觀念上還是有落差,很多女生仍然不敢提出需求,停留在私下討論或聽別人怎麼說。 Sally Q舉例,這其實是文化問題:「歐洲人把情趣用器當成生理用品,不需要扭扭捏捏。但台灣的話,即使連買個衛生棉,都還需要紙袋裝…。」 但對性需求的認知根本仍在於教育,若性教育落實全面,便不會覺得性是一件噁心或骯髒的事,也不會將情趣用品視為敗壞道德產品。然而性教育的空白容易導致錯誤觀念,每當青少年遇上性這個大哉問,既不得說又不可問,只能透過手邊資源認識、模仿。 「早年男生買按摩棒給女生不是出於體貼,很多時候是父權概念,A片男優拿棒子弄女優,弄到女優哇哇叫。男生喜歡看女生被異物侵入的痛苦感覺,看女生一直叫就很有成就感。」Sally Q說。色情片充當青少年最親密的老師,但情趣用品、成人影視仍屬於娛樂產業一環而非教育性質,因為性教育的空乏,情趣用品被冠上道德敗壞的高帽,其實並不公平。 然而開店這些年,情趣用品市場也可以看出兩性互動、地位的轉變,說起來還真有點社會觀察的意味。 過去國人觀念受到色情片影響,近年走向兩性平權,兩性購買情趣用品的出發點也回歸到兩人世界。「現在男生買按摩棒給女生是出於體貼,他們會問怎麼樣的產品我太太用起來比較舒服,可以讓她放得開,不是早年那種非得要弄到她很痛苦。」 Sally Q說,現在台灣男女購買比例呈現五五波,女生客群漸多,這也是開門市的用意,方便服務害羞的女性客群。
! l a4 P" b. t2 A- Z% g: t#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