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9-3
- 精華
- 在線時間
- 小時
- 米币
-
- 最後登錄
- 1970-1-1
累計簽到:1488 天 連續簽到:10 天
|
榨油。榨油的方式分有三種:冷壓法、熱榨法以及溶劑萃取法。一般而言,我們只會在市面上買到前兩種方式生產出來的油,特色我們整理如下:
2 b& u# N, t& ?- 冷壓法:將油茶籽破碎後,以榨油機直接物理壓榨。產油效率較差,優點是保留較多油茶裡具有生理活性的成分。
- 熱榨法:在壓榨前經過加熱處理能增加產油效率,但一些油茶原有的成份含量會降低,不過加熱過後可能會出現新的機能成份,研究發現在壓榨之前以烤培(炒)處理能讓增加油的多酚含量與穩定性( Ref. 4, 5 )。此外,熱壓法產出的苦茶油顏色較深、香氣較濃,且比較不澀。- h$ i4 x+ }+ g. P% }) p+ p
但台灣本身產苦茶油,為什麼苦茶油會到近幾年才又被熱門地討論呢?整個台灣的食用油使用變遷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台灣開始種植花生與芝麻,並用來生產植物油,而這兩種油脂很可能是早年台灣人一般使用的烹調用油。在 1960~1980 年間,是台灣油車間(傳統榨油行)發展的高峰。在 1980 年代時,因現代化榨油工廠的競爭,大豆沙拉油等精製油成為主流之後,壓縮了花生油、芝麻油與苦茶油的生存空間( Ref. 1 )。但在 2013 年黑心油事件後事情開始有了變化,消費者開始注意自己每天吃的是什麼油,而生產者也開始思考要如何抓住這個題材,苦茶油就在這個時空背景下開始又活絡了起來。
5 ^) o9 t! d2 [0 K7 k/ o% i" a. g) a( r9 I4 N' T( e) b
苦茶油的成分以及對健康可能的好處苦茶油到底有什麼好處呢?人家說苦茶油可以顧胃,還有人說苦茶油可以改善胃食道逆流,是真的嗎?不管是在賣苦茶油商家的宣傳文案還是學術期刊裡研究的引言裡頭,我們很容易會看到「苦茶油是東方橄欖油」的介紹。會有如此形容主要是因為橄欖油與苦茶油的脂肪酸分布很相似,兩者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都很高,分別是 65~78% 和 74~87% ,且油酸( Oleic acid )都是主要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換句話說,如果從脂肪酸的角度來看,兩者的營養價值是相似的。雖說這兩種油中佔最大比例的成分非常及近,但如果你實際去聞或品嚐,卻能很容易可以分辨出兩者的差異,除非你鼻子壞了。兩者成分這麼接近,但味道為什麼會差這麼多呢?造成油品風味的主要原因是油品內酚化合物,橄欖的酚化合物或是苦茶油的茶多酚與其他分子,在油品中的整體含量雖少,但就是這些微小的差異,賦予了它們迥異的風味。6 _- V, D* R" r* o4 _
苦茶油的成分有 99.9% 是脂肪構成,在台灣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上能進一步看到它更細節的營養組成。苦茶油的飽和脂肪酸佔所有脂肪的 11%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佔 79.4%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佔 9.6% ,其中有 93.5% 是 Omega-6 的亞麻油酸。其餘不到 0.1% 包含有維生素 A 、維生素 E 、 α-胡蘿蔔素、 β-胡蘿蔔素、角鯊烯、黃酮類化合物(茶多酚)、芝麻素、皂素,以及其他油茶化合物,它們決定了油的顏色、風味與可能的生理效用。例如維生素 E 跟胡蘿蔔素就具有抗氧化力。苦茶油與橄欖油的營養素與脂肪酸比例可參考下表:+ |5 [4 c! ? {# B* o2 s2 `+ i
, d p4 K$ ~, n8 K: U# e) A0 a/ j- 生油:經壓榨而未熬過的油。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二.穀部.胡麻》:「炒熟乘熱壓出油,謂之生油。但可點照,須再煎鍊,乃為熟油,始可食。」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V! Z( X- C# X$ M$ W! h3 o*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