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4-24
- 精華
- 在線時間
- 小時
- 米币
-
- 最後登錄
- 1970-1-1
累計簽到:4 天 連續簽到:1 天
|
. `' C$ `0 u. F, K# O" n
4 l `3 I7 d8 g* N! M8 ?2 X
人物御龙图 佚名 帛画墨笔设色 纵37.5厘米 横28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 s7 b3 I2 G( b7 ?( x
+ W3 S% r, O: q% a4 F此图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一号战国楚墓,是一幅描绘墓主人御龙升天的铭旌。帛画顶端裹一细竹杆,并系丝绳,可以举挂。画面描绘一身着广袖长袍、头系峨冠、腰佩长剑的男子手驾龙舟,邀游天宇,飘飘然迎风而行的形象。男子有胡须,身材修长,神情潇洒自若,其上方有华盖。龙尾立一昂首呜叫的仙鹤,龙身下画一尾游动的鲤鱼。画中人物形象写实,比例准确,线条转曲流畅,兼用淡彩渲染,以突出其神采风貌。那些向后飘拂的冠带和华盖上绦带的刻画,更使整个画面具有飞动之感。 : h4 n+ C3 M5 a4 A! A
( l5 M3 P! A" d- {# ? a/ R( [! o* ?: D( v1 g/ M
2 K- V" H, A9 f
御车图 佚名 壁画 尺寸不详 洛阳朱村东汉墓 7 J( \5 J8 Q; w0 w/ y' M
$ K" n+ `' J" Z# S9 U5 N8 S
这是墓室壁画出行图中的第一乘导车。红棕色的马奋蹄首,张口翘尾,呈疾进之势。后面辕车之上坐三人,中为车;手拉缰绳,左右各坐一位武士,持戈前望。车马、人造型准;比例恰当,色彩协调而不夸张,有写实之风。 * t! L2 Z+ ~4 g7 ~* ?
( ^. B5 W5 p! u6 Y: Z) h! E" x" l- H6 k }; M8 C
; T+ M! S, o& U君车出行图(部分) 佚名 壁画 纵70厘米 横134厘米 河北安平县东汉墓
( h. ^9 o! H9 b( R9 j+ n' C% L+ A% _7 ]8 }5 |& D
此图描绘了墓主出行的车队。前有侍卫数人,列队前行。后随车队,车为双辕白盖轺车,马昂首疾驰,整齐威严,声势显赫,可见画工渲染画面气氛的高超技艺。画面颜色沉稳大方,造型严谨,用笔工整,与西汉时期的同类作品有较大不同。$ K5 E6 N k1 V5 f, j8 U, Q
9 f: A' j9 \2 L' n7 ?2 {" Y& s- P( {
* L9 |+ l+ ?2 F3 k- U$ a$ I
/ p4 p4 i0 v; |6 V0 w) r) d
' q) N4 [" ?) A" h
2 \* k0 L3 w; o; i6 `5 h墓主人生活图 佚名 纸本设色 纵46.2厘米 横105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2 G' p4 D$ Z( I" B8 c9 w1 P- k% v$ T. u) s% a" E9 l( v: n9 L9 j
此图1964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东晋墓,是分别绘在六张纸上拼合而成的一幅完整画面。画面中央绘悬幔,幔下墓主人头戴冠,身着长袍,手执团扇坐榻上,旁立一侍女。他的左侧为庖厨场景,一女仆正忙碌于炉灶边,为主人备食。他的右侧有一人一马,马上鞍垫皆备,人身着短衣,似马夫在等待主人出行。画面上方为天空和田野,绘有日、月及北斗星。日下有树木、田地和农具,月内绘蟾蜍,中间一棵大树上落一凤鸟。全画反映了东晋时期豪门贵族的生活。形象稚拙简率,用笔粗放沉着,色彩单纯,仅用红、黑、蓝色,明快热烈。这是我国目前所见保存完好、时代最早的纸画,故弥足珍贵。
9 Z% W+ a1 m; F8 V7 [% \, Q
! k4 W6 s1 d2 \' I/ k0 o
$ Z; C7 k1 \4 H; H( u
9 M- Y) O; o# V, s$ q2 O3 T8 a香炉、狮子、凤凰图 佚名 麻布 设色 纵75厘米横92.5厘米 (法)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 O3 Z% A* N+ r b3 t: W) s
0 ?4 L4 Y2 `* l) O此图画于由三块小布缝合而成的长方形麻布上。可能是作供台上的敷物或作壁挂之用。图上部画左右对称的一对凤凰;下部中央画一香炉;左右为一对护法狮,右狮开口,左狮闭口,各喷出气状物,双狮均绘有翼;画外缘四周绘花纹。这是唐代画狮子与鸟类的重要作品。1906—1909年间被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藏经洞中盗走。
; r7 s) A( x& f2 C" W. j
" ~) T) g3 g& f i# s& C& Z! o* A' o8 V
& }! i9 V' q7 S5 ^+ E
& ?% K* M$ F! Q' Z
7 ?1 v) @" F. V% ? d! {$ `' a1 x# m( I3 {9 d
" o( D8 f+ s3 R1 Z) E
( B- F7 ?+ y( I9 R; F1 |# Z: R& z- e3 M9 e8 ?* W
百马图 长卷绢本设色 纵26.7厘米横302.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 e1 j6 ?% N2 l( `: z1 F
4 ]. i: N6 R2 U$ m t' |5 D% i这卷绘有九十五匹神态各异的马,四十一位圉人,是一幅画马杰作。首尾呼应,有始有终,包括浴马、放马、驯马、喂马及最后的梳理整装几个过程。画家以高超的技艺将马的各种姿态动作刻画得淋漓尽致,其或腾或倚,或酽或饮,或惊或止,或走或起,或翘或跋,踢驰跳跃,奔逐戏乐,毫端万状,岑极生动。马皆以墨笔勾画,然后敷色晕染。马尾鬃毛墨线细写,质感蓬松。全卷气势磅礴,神韵飞扬,让人叹为观止,可见韦偃画马风范。
8 K, M/ t. ~+ {$ x1 @* O: ^ b( m! [1 ?4 Z
0 ~( c" D, ?8 E5 I# d
# d; R8 Z$ D' a2 W: a+ [照夜白图 韩斡 卷纸本水墨 纵30.8厘米 横33.5厘米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 r: y; c. G
6 t, E- ^7 b8 }+ Q; M- E韩斡(约710—约780),唐代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少时为酒店雇工,收酒钱于王维家,戏画地为人马,维奇之,乃岁与钱二万,使习画十余年而艺成。天宝(742∼755)初,召入供奉,官至太府侍丞。擅画肖像、人物、鬼神、花、竹,尤工画马,师曹霸,重视写生。能摆脱“螭体龙形”的陈旧形式,而着重描绘风采神态。内厩名马如“玉花骢”“照夜白”及岐薛宁申王之骏马等、悉图之,遂为“古今独步”。垃圾作品有《牧马图》、《照夜白图》。此图中的照夜白是韩斡于唐天宝年间所画的唐玄宗最喜爱的一匹名马。图中被拴在马柱上的照夜白仰首嘶鸣,奋蹄欲奔,神情激昂,充满生命的动感。马的体态肥壮矫健,唐韵十足。据专家考证,马的头、颈、前身为真迹,而后半身为后人补笔,马尾巴已不存。图后上有南唐后主李煜所题“韩斡照夜白”六字,又有唐代著名美术史家张彦远所题“彦远”二字。卷前有何子湮、吴说题首。卷后有元代危素及沈德潜等十一人题跋。2 n. ?* G1 q# N8 Y
' A& J2 ~! W: q9 O
6 e k, F) }4 G- u; h
% O& \+ e6 r+ Y# g
牧马图 韩斡 册页绢本设色 纵27.5厘米 横34.1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 k. u8 j9 t4 m9 u; s9 D( e
6 u, {. Y; w' h) ~9 [; P
此图为《名绘集珍册》之一。画一马官骑白马与另一黑马并辔缓行,背景不作任何点染。图中黑白二马体态硕肥,气势雄壮,颈项高耸,独出风神。设色较为单纯,以黑白为主调,掺以少量的朱红,用色虽简,但并不使人感觉单调。骑在马背上的马官也刻画得生动有致,他眼睛平视前方,神情若有所思,与两马缓缓前行的步调是相一致的。画面静中寓动,平中寓奇,细腻而有情趣,富有诗意。
3 \3 P; l1 v) Z! U2 p' o+ Z# h) f
2 X7 v5 e& |, H) H
6 N. ^, ~2 `4 C- ?* v4 d1 J* |% p k g1 V% |; z
. @: m8 ~1 f; R: T" L
. f" I- v4 t. o9 I/ `4 C( V
0 r+ Q& k5 T8 r
3 N* G1 {( n- l7 m3 g. ]- z0 U) \- e+ W
/ H( w: T, p `% s
五牛图 韩混 长卷纸本设色 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 ^' E3 ~1 q" j! X- i. O: U( r. L& q: u- [6 b# \+ G
韩混(723—787),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官两江节度使,左仆射同平章事,封晋国公,曾参与平定藩镇叛乱的斗争。工书画,书学张旭,画学陆探微。擅画田家风俗,尤以画牛马最佳。《五牛图》为其垃圾名画。此图一牛居中为正面,透视精确,其余四头侧面,形态不一。或俯首吃草,或昂首前行,或回顾舐舌,神态各异,造型准确,形象生动。该图为白麻纸本,是流传唐画中仅见。用笔粗简而富有变化,敷色轻淡而稳重,十分恰当地表现了牛的筋骨和皮毛质感。后人称之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卷上无作者名款,本幅及后纸有赵孟烦、孙克表、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 j$ |2 {) f" ?% A# ]
, {5 ]+ g) T- v& }3 v0 W. [9 b" J8 r1 [ g$ ^; ]
/ B9 ~/ N6 j- {9 w G9 C b8 y$ P
# c# w* G6 R" f; {6 m; X2 ?. s h5 h- S5 O) T, m/ e$ p
游骑图 佚名 卷绢本设色 纵22.7厘米 横94.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l' c% E" j2 Z( S$ L
# S9 K. Q" B! c此图画贵族子弟骑马去打球游玩的情景。画中共七人,其中五人骑马,二人步行。他们或挟弹弓,或背弹丸,或持打马球的球杖联骑出游,反映了当时仕宦人家的生活风尚。打马球,又称“击球”,唐代十分流行。北宋司马光《资治通签》记载:“上(中宗)好击球,由此通俗相尚。”此图是马球运动的形象史料。作者以简练有力的线条,成功地表现了人物和马匹的形态,劲健而富有韵味。 8 H( n7 o' z) p% Q! w0 b0 H
# J5 E+ N0 [2 z# `7 h2 X
: U+ g; X1 ]5 t: ~8 d* J7 r. Q! J0 s2 B8 x! F8 x% ]: i- W8 Q! E+ ?
双骑图 韦偃 册页绢本没色 纵3l堙米 横44.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u3 X, G8 k+ F1 C* C) P4 W
, L& j5 O( M5 s5 V( w+ a7 g
韦偃,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居成都(今属四川)。銮子。擅山水、人物。张彦远论其画谓:“点簇鞍马人物,山水烟云,千变万态,山以墨斡,水以手擦,曲尽其妙,宛然如真。”垃圾作品有《百马图》,李公麟临本。此图表现两位骑手各乘一马,并辔狂纵的情景。据说为韦偃惟一垃圾真迹。画中构图、造型、用笔显示了作者的非凡才能和独特风格。
( }6 C( I$ D4 s J& \/ G& g
. |3 H$ P U$ v8 i1 Q
0 `. N* S& {0 ~7 r9 B3 h9 p! x8 r* A* n( R
骑马人物图 佚名 纸本水墨没色 纵13厘米 横20厘米 (法)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0 o: O: T0 J2 Y A* x
, [+ }4 O3 M. p) l- h' W' Y# H图中画二位骑马人,前面一位穿黑红二色长袍,袍有斗蓬,戴冠,马鬃用笔染为红色。后面一位双手持杖,着圆领长衫,戴冠。前者为主人,后者为仆人,马后有树和花。此图造型准确,用笔自然流畅,似中原北方唐墓壁画风格,应为盛唐之作。该图原出自莫高窟藏经洞,二十世纪初为法国人伯希和掠走。 + T0 j6 G- P4 L! {0 _1 Q1 j- ?
6 p9 C' ?* `( |% a7 `" X
; V$ h! q( O/ c! v9 b {
$ y9 ?" t A/ o e$ y
侍马图 佚名 屏风绢本设色 纵53.7厘米 横23.6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5 z4 G o1 q% T( _$ U, M$ Q1 `
2 k6 l- R6 i5 ] a5 J. J( m+ ^+ z
1972年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8号墓出土木框紫绫边牧马屏风共八扇,每扇绘一鞍马和一侍马人,再现了不同毛色和动态的西域骏马形象。侍马人执鞭牵马,或恭候主人乘骑,或漫步草丛林间。画面造型生动,用线刚劲柔韧,设色浓重并加晕染,充分地表现出骏马骠肥肌健、骨力追风且温顺驯良的特征。盛唐时期鞍马题材的绘画甚为流行,但流传至今者罕见,故此画弥足珍贵。此选其中较为完整的一幅。
: m- u5 Z3 c) {1 u f1 a( o: f
% b8 ^5 A; `- M4 q) U4 h- @/ g2 n0 Q8 ` M, R
/ h% c( t1 N2 ^2 O
双童图(残片) 佚名 屏绢本设色 纵58.8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 e# j- I% I& T. `/ V
! O" |6 q" I+ ?, ~, a) D4 i: C! p图中两个在草地上追逐嬉戏的儿童,均袒露上身,穿背带晕裥长裤,红靴。左边童子右手高举,似正放掉已获的飞虫,左手抱一拂葆狗;右边童子则凝眉注目,似有发现并召唤同伴注意,神情急切不安。地面上岩石小草用线条勾画,敷染青绿、赭石。此画作者除了用笔的粗细、刚柔和单纯明丽的色彩来表现对象的情态,还加以渲染,以突出质感。 8 t& y9 i" n9 H: h4 k$ c% C
# R& m5 y! T6 C. o) n* G1 h9 x' j, X( |# C4 V
6 N; ~+ X( {& }5 v. G% W% e4 k8 V
马球图(部分) 佚名 壁画 纵180厘米 横155厘米 陕西唐李贤墓0 k& w- c0 z! n! K! M) C
' w4 o7 |3 D& M! p《马球图》画在李贤墓墓道西壁,有二十多个骑马人物,场面十分宏大壮观。这里只选其中一人一骑,可以看到画面线条精炼,寥寥几笔便勾出夸张的人物动态以及马矫健飞奔的体态。马球一名波罗球,是古代一种体育运动,经唐太宗提倡,在贵族中广泛流传,在宫廷中相习成风。这是我国打马球最早的形象纪录,比垃圾唐人《打马球图》更为具体而生动。, L+ r7 [7 Q$ U0 w
1 o4 s$ J8 ?& c' w/ Y6 v) E4 J
) O; z m2 \3 G2 \* e" Q+ y3 n' ]' ~- k" S1 Y
出行图(部分) 佚名 壁画 尺寸不详 山西太原王郭村娄散墓
% Y2 N8 j c$ M
4 l( u, M2 U5 x6 L7 b- j7 L- n( ~此壁画出土于山西太原王郭村娄敏墓。墓主娄壑叙,鲜卑人,北齐时官至大将军、太傅,谥恭武王,为北齐显贵。墓中绘于墓道东西两壁中层的出行图,是全墓壁画的精髓。图中描绘了各币人物和鞍马坐骑,场面宏大。画面构图紧凑,节奏明快,笔迹雄健,技巧娴熟,代表了北齐的绘画水平。壁画中的人物脸呈鹅召形,眉扬眼吊(丹凤眼),很有特色。人、马真实生动,动静结合既衬托出人物的威严,又增加了画面的变化与动势。 - r& g9 _4 Z/ V
+ e% s% D1 d; A7 F8 a7 N
( W6 }& W$ G7 G6 Y' w
0 ]3 O* }5 A8 X0 W: \牧牛图 佚名 壁画 纵60厘米 横33厘米 (德)柏林印度美术馆藏
& A+ g t9 s8 t( C; b& R9 I% ~1 B; @- }- v
此图来自新疆克孜尔第77窟,系说法图壁画的局部。此图中尚残留佛陀的膝部。右下方一角可见溪流,其上为一棕一白两头牛匍匐在地。牛的前面,为画面中心人物兰达,他扶着多瘿的老树棍,侧目俯首,作凝神沉思状。线条凝重,人物表情刻画生动、准确。
! T9 O# B$ _( [( O& o5 \# f: Z) u! p K
6 [& f: j+ k$ a4 |2 q) X( I+ e) i* A! t+ Q! h1 a- y: C
调马图 赵山品 卷绢本设色 纵29.5厘米 横49.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h2 u& ^' ^2 n" h3 y* ?) O
# L. f9 g6 {; s3 U3 z/ A这是一幅非常生动的作品。画面描绘一马夫牵马漫步。他头戴卷檐帽,身穿窄袖胡服,高鼻深目、满腮胡须,显然是位西域骑者。马取斜侧面,白地墨花、雄健强壮,大有跃跃欲行之状。全画以淡墨勾线,简劲古朴,微有波磔,马体的色墨渲染,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肌肉的起伏,看上去肥健而有体积感。' u: \' z0 P: D- j3 \
! U0 c4 N$ N' l, o$ [, l6 t* s3 f% t1 i+ x( g
! s7 } P [3 u! i. U. r" B7 i
8 q4 M: r6 d& t9 J. L- |
6 m' O+ }& s0 P+ u( B. }
( Z/ s5 V, k+ v, \8 ]2 P `& O f) Y! x" R
/ c( {1 L! m, R: j1 a
1 Y4 Z7 C! S, f卓歇图 胡壤 长卷绢本设色 纵33厘米 横25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C A. Y* |) S4 C! {" w
1 E% k, D0 S5 J6 P; S
胡壤,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公元十世纪,契丹族画家,定居范阳(今河北涿县)。画史说他擅画人物、鞍马,尤长于描绘契丹部落的游牧生活。此图描写的是契丹族的生活场景。“卓歇”为立帐休息的意思。此画刻画契丹可汗出猎歇息饮宴的情状。可汗着契丹服,他的妻子阏氏着汉装,均盘坐于地毯之上。男女侍从分列两侧,前面还有跪地进酒者、舞蹈者、献花者等。另有许多骑士或立或坐,等待着支起帐篷,马上的猎物也还未曾卸下。这一幅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场景的风俗画,很富于地方色彩和情趣。笔法古劲、精密,色彩沉着,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1 _2 @- W% x6 o( Y' ]# [
. _8 g" t% b& U0 I
! F. k. J/ g. @2 _# W- P8 E; W" y
/ z9 e6 n3 O( S* x9 F6 |9 \4 w* p* T; I+ ]
u6 `, A' P% G# g" K3 [1 P, t; e; {6 Y
0 W- y6 @% X r, |/ c3 T
东丹王出行图 李赞华 卷绢本设色 纵27.8厘米 横125.1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Z4 z$ B7 t) ]
4 Y& E( w3 x, f6 x: u8 u
辽东丹王李赞华自投后唐明宗后,长期居住中原,其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从文献著录来看,此卷是李赞华所画的一件精品。人物形象似胡人,各具姿态,衣冠、服饰、佩带亦各有不同;马匹矫健、丰肥;东丹王神情忧郁,若有所思,正合其弃辽投唐后的处境。人马描绘技法绝佳,构图亦极精妙。卷末有无名氏题“世传东丹王是也”,书风近宋高宗赵构。李赞华(898—936),契丹人,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长子,封东丹王,投后唐明宗,赐姓名李赞华(原契丹名为耶律倍),后被明宗养子遣人杀害。通阴阳,知音律,工辽、汉文章,擅画契丹人物。$ s# v1 R3 C' @ m$ }
. k/ u% e& C6 E% V. |* a+ Y& o3 d3 u+ v& m* L( S6 h
( C+ s4 O5 S* k5 [+ Q/ I; J射骑图 李赞华 卷绢本设色 纵27.1厘米 横49.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T9 u, O4 L& t! g
2 T6 V+ z* g3 \7 V画中武夫腰弓持箭,立于马前,正在校正箭杆,似在做出猎前的准备。人马刻画最见功夫,活灵活现,血肉俱足。笔法细腻,设色清雅,实为佳品。
+ J2 q% N9 z$ T4 c* w! R8 I6 d/ `8 S" I
; X2 @! I: {/ c( j% k6 H- I6 V
/ S8 E8 W( H# n) H, f& k* J( U% a) k9 d, d) F4 ], y2 ?
& J8 b; p6 _4 N! F6 ^" {8 n
- e# V0 O! v9 @) e: |' V% Q0 B4 V$ i$ D1 t
斗牛图 戴嵩 册页 绢本 水墨 纵44厘米 横40.8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z! N; k" ^# C9 \; J9 O/ ~
9 G7 i `. I! B3 i3 @# s1 R# W4 L戴嵩,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韩混弟子,韩混镇守浙西时,嵩为巡官。擅画田家、川原之景,写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其观察之精微。明代李日华评其画谓:“固知象物者不在工谨,贵得其神而捷取之耳。”与韩斡之画马,并称“韩马戴牛”。垃圾作品有《斗牛图》。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穷追不舍,低头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后腿。双牛用水墨绘出,以浓墨绘蹄、角,点眼目、鬃毛,传神生动地画出斗牛的肌肉张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态、击者蛮不可挡的气势。牛之野性和凶顽,尽显笔端。可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作品不拘常规、生意盎然,不愧为垃圾画牛佳作。" d0 D0 }; o( r$ N4 @" u
' H8 k* {0 v# C- S9 I, y4 N* L9 n# q, t' u$ g# [$ a1 e! e" b h4 f
) u0 L% w4 s% X+ Q
9 D6 T, z- O% H8 q! k
3 {2 V& h% I4 p& L0 w. B
' Y& ^9 D' t& H1 z% k$ H
/ E$ F: y ?/ L! ~0 ]5 ?+ z" j6 L: T+ B' U% y& C$ r6 U; ]8 I
' ~0 p2 |* i9 i7 q+ o9 @ Y
五马图 李公麟 长卷纸本墨笔全图 纵29.3厘米 横225厘米 (日)私人藏: }9 c9 Y( J: S4 r; ]& P# w, P
+ ~7 i" K u- U0 |: Z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今安徽舒城)人。熙宁三年进士,为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后官至朝奉郎,好古博学,书画文章皆著名于时,绘画于道释、鞍马、人物均擅长,发展白描画法,行笔如行云流水,行止如意。垃圾作品有风雨归牧图 李迪 立轴 绢本 淡设色 纵120.4厘米 横102.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7 b7 m; E: z7 T
2 t O& [, h( H: Y" z, I李迪,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供职于孝宗赵旮、光宗赵停、宁宗赵扩三朝(1162-1224)画院。擅画花鸟、竹石、走兽,长于写生。垃圾作品有《风雨归牧图》、《雪树寒禽图》等。此图表现的是风雨将作时,两个牧童驱牛回家的场面。作者对背景的处理巧用心机。两株古柳出枝挺拔,支撑着迎风翻舞的柳丝,侧面地表现了风势之猛。坡上杂木,岸边芦苇,叶落枝摧,风势之急得到极度的渲染。从笔墨处理来看,古树勾中带皴,一丝不苟,颇得娟秀之气。密密的柳叶, 勾点结合,浓淡相济,层次丰富、朦朦胧胧,给人以大雨将作,细雾先到的清润之感。
# C7 f9 b! [. P
* N6 r8 B' n% j3 w
( ^# H" M* K; I
. {( F9 k( L! l! @* q6 R雪中归牧图 李迪 册页 绢本 水墨 淡设色 纵24.2厘 米 横23.8厘米 (日)大和文华馆藏/ z9 }3 V- q1 m3 f2 I' }" @
/ o q6 {7 p2 k% }& [9 B: N
此图描绘白雪皑皑的寒冬,牧牛人带着猎物归家的情景。牧牛人蜷缩着身子以御寒风,人与牛的动态准确生动,树石山坡的笔墨变化微妙,设色也雅润柔和。虽为小品,但很好地表现出雪后空疏静谧的景色。. @! X; C4 d( Z, }6 P9 U, p
) A# M V9 G2 Z# T" N. I. p; m
4 K6 q; M& I) J2 i
# m9 K6 }0 D. a" S3 P' D+ K2 Y秋林纵牧图 刘松年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96.3厘米 横46.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6 o \" x# `7 V* Y; Q; v
: o3 S: W# C) L, l图绘金色秋林,二位牧童放羊的情景。上端两棵大树,根深叶茂,秋景中有红叶和青红叶,画法用干笔皴擦点染,整幅画面金碧辉煌。全图笔法精工,形象生动,具有丰收喜悦之气。
! W7 G, s4 m7 u$ P2 Z* H4 A" u2 ~& C; b' Z1 o" P
# r3 D" ]- a* ?5 p) J: I& ] J7 D8 E! h, d$ k# D& z# ?! {
晓雪山行图 马远 绢本 淡设色 纵31.2厘米 横4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G v! v# t- E+ D# }! |/ {3 |. ?
* P/ R$ G# m `1 @# y图中一位猎主,带着野山鸡和两驴子满载而归的情景。画面用大斧劈侧锋直皴山石,下笔爽利果断,画树简括,枝条劲健。作者以局部取景,来表现出当时人们生活。
% R+ x! l* Q5 v( C1 s# s9 @) W& Y( S6 s) ?) h8 l
! C; w: M6 E/ C
$ X0 r2 d+ R1 g3 S1 G6 T; D4 Y盘阵图 佚名 立轴 绢本 横49.5厘米 纵10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l/ f# Q2 g( f: U/ N7 e* u! ~# a' Q$ s$ r
此图描绘在乱山之中,人力车、牛车沿着盘山险道艰难地行驶。画面中部,在苍茫的林木中,座落着一家小客栈。门前牲畜槽旁四只骆驼或立或卧,屋内有伏案打盹的客人及端饭的伙计。房后主峰突起,山势巍峨。图中山石勾框,秃树出枝,笔法用中锋。皴法是较整齐的短披麻皱,沉着有力。人牛车辆,以接笔法出之,劲硬而严谨。表现形式与生活情景十分和谐。) ~" h3 z B, K0 }/ R- ?
3 k" O5 \6 \) ?* p. W. n& O
9 [+ u' Y' i; o2 S: s I: c* S: t
柳荫放牧图 佚名 立轴 绢本 淡设色 纵99.1厘米 横48.3厘米 (美)私人藏
9 M9 X p' y1 w/ R/ L# b; D) k0 G& _& V' ]
此图描绘牧童放牛的情景。临溪草坡上,牧童伏于柳树下小憩,二水牛也呈自在之状,境界静谧雅逸。柳树描绘十分细腻,枝干出笔一丝不苟,疏密、浓淡、粗细相间,富有变化。画风与南宋画牛名家阎次平相似。
4 D! Q I2 V/ N5 _4 C
8 m# e% g% k) [- p! ]' F; ?) E3 y0 n& w J- H
( ]* h! s$ Q3 q: Y
柳塘呼犊图 佚名 团扇 绢本 设色 纵24.9厘米 横26.6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v# q. W8 g7 `* s
/ S+ J/ F s- r
就素材而论,其实所画的不过是历代都有人愿画的生产工具、人们爱好的动物——牛。可是,能够这样确切地活生生地把特殊状况之下的牛的神态描写出来,构成了特殊的境界,在一般画牛的作品中还不是容易见到的。作者生动地表现了老农与牛之间的情感神态。' c- ?: Q) e. r" c, w* m
n A/ \3 W6 e j$ A ?+ K5 ]
! f' B, c2 {1 H# U/ s9 w+ M
- A e$ \) t& B/ j/ ~雪涧盘车图 佚名 页 绢本 设色 纵23.5厘米 横21.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 R' W8 Y% t0 q9 n- z$ [4 r
* J" r* F) y: J/ T; B) `& [) y此图绘旅人和牛车队走在崎岖曲折的山径途中。同时用初冬萧瑟的雪霁山景加以烘托,情景交融,使人联想到画外千里征途的艰辛景色。全图结构谨严,写实功力深厚,是南宋院画中的杰出小品。
+ i/ o- l: t# o# p+ ?# `3 A% R! x, D i( d
$ ~/ Y# z; q! h; h
! _# r, H! J1 t# m- q* n: L/ V$ e. ^ v0 n
; s9 s B& [" S8 B }- @! K浴马图 赵盂頫 卷绢本设色 纵28.5厘米 横15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 w& y% h1 c& N. d6 M0 {
8 @/ M. K; \. L) Z/ l+ Y; x
赵孟頫(1254—1322),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宋宗室。元仁宗时,官至魏国公。其绘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遥追五代、北宋法度,开创了元代新画风。垃圾作品有《秋郊饮马图》《浴马图》《水村图》等。此图为工笔青绿设色画。绘骏马十四匹,分黑、白、灰、褐、花斑等诸色。体格雄健,神态各异。或立于水渚岸边,或饮水吃草,或卧立嘶鸣、昂首顾盼。圉人有冲洗马身者,有骑马临溪者,亦有恬适乘凉者,所有形象有动有静,疏密相杂,既不相扰,又互为照应,显示出画家构图功力之高深。此图是作者早、中年所作,是南宋画风和晋唐画风的合璧,如远水远坡渐渐虚去的水墨渲淡之法乃南宋风格;而圆转流畅、工细紧密的线描又似唐人手笔,是画家人物鞍马画中的精品。
% [/ F% `$ m3 F1 ?! L
( V* A- g# A S9 n* o( C4 A
) E8 B% s5 P( x9 b- d0 x' ]9 R( n5 A, y% R
人骑图 赵孟頫 卷纸本设色 纵30厘米 横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f+ a, w1 _3 _
/ J: P+ z' r3 t( K1 Y! Y, u9 W此图为作者四十三岁时所作,代表了他早期人物鞍马风格。图中多用铁线描及游丝描绘出,细劲秀润,造型生动自然,体现出浓郁的唐代遗风。作者在此图中表现出对唐人画法的刻意追求和对古人精华的继承发扬。他曾经说:“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殆欲尽去宋人笔墨。”而在自题中更写到:“此图不愧唐人”,说明他对自己这幅画艺术成就的肯定。
- R2 L9 P7 w1 e0 ?: n
# S! r+ K/ G! i7 T9 b% C: f
8 \, [& O; i: D- _1 I* z/ O9 v4 N' [! ~
人马图(部分) 任仁发 卷绢本设色 纵29.2厘米 横136.8厘米 (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 w K, y" N- `/ O* j8 \; i
3 v o) x& {5 K+ s. @元代尚古之风甚盛,这不仅表现在钱选、赵孟烦等典型的文人画家身上,还表现在任仁发身上。此卷所画人物,全为唐人装束。人马均用游丝描法,用笔工细圆劲,设色古雅明净,意态生动,不画背景,较多地保留了唐人遗法,为任氏人马画中的代表性精品。
' l9 m6 {* R7 t5 j& u8 X9 n6 L
# j, _& L' g, Y4 B2 F, d, ?8 s2 ?5 c1 E
% G) K: g+ K i* h; ]9 ^1 ~/ a9 ]! a" V7 P5 v# B9 k
神骏图(部分) 任仁发 卷绢本设色全图 纵28厘米 横175.1厘米 (美)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藏 O2 D# w+ }3 ?! ]# b1 z
: X. e- r) [7 I% k元代评论画马特别推崇韩斡,任仁发也自认为学习韩斡颇得三昧,但是可以发现无论用笔与赋色,尤其是那隐藏在笔墨背后的极力追求写实的意念,较为接近李公麟的作品。此图中的马在行止静立中,有一种英姿勃发、悠闲自得的特别神态,流露出高雅的气质。而两个圉官神情生动写实,色描线绘,流畅自如。2 w) x3 }* N. R* ~
( N% O- _! `- I$ C
* ?1 j3 J) o6 T8 i! e% L
$ Y; t- f' O* @1 g5 \/ I; ^
挟弹游骑图 赵雍 立轴纸本设色 纵109厘米 横46.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y5 n9 D! t3 _. U% v) J. l' p+ R7 z; D
赵雍(1289∼约1360),元代书画家。字仲穆,湖州(今属浙江)人。赵孟烦次子。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继承家学。擅山水,师法董源;尤精人物鞍马,得曹霸神髓;写兰竹则腴润洒脱;亦作界画。书擅正、行、草,亦长篆书,体势清劲。垃圾作品有《溪山渔隐图》《挟弹游骑图》《人马图》等。此图绘一乌帽朱衣士人,手挟弹弓,骑在黑花马上,回顾身后高树,欲猎禽鸟的情景。画家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骑马人的神情姿态,至于林中的飞鸟,则不着一笔,耐人寻味。全图用笔工整精致,设色古雅。人马的造型准确生动,线条细劲流畅,有唐人遗风。
2 u& s: Q4 Z) h% M6 Y9 u$ |' [; j) |8 m9 ^9 a, O+ c6 g
2 Z* g- D& g6 T( K0 ~# N5 t. f. z9 t* F( U
人马图 赵雍 卷纸本设色 纵30厘米 横65厘米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k4 Q9 q) u/ V& d9 s& K
X; d% V6 c8 Y+ z- x: P此为《赵氏三世人马图卷》之一。图绘一西域长髯奚官双手牵一白马。线描浑圆、文秀,不作刻意表现之笔,近于白描的画法。赵雍的绘画,继承其父赵孟烦的画风,此图属李公麟人马画一系。款识中的至正十九年为公元1359年,作者时年七十一岁。
8 n) J+ k: U v+ n+ {0 b% o# M. P) b
1 m1 m9 i. H6 F% M: [7 v1 S2 z
5 S! } c6 i" R W9 F
8 I( f( N" s. t* J* [) W6 s1 f$ S7 H! M- q( ~3 U
) m3 }3 ~% p4 o( d' S
2 k) z/ o* I2 K; t: `+ `* E) v! Q. s. {# a/ @6 u) h) I2 \6 {
/ \8 n4 `$ j% V1 k) [' D/ y5 _; P9 U" T
狩猎人物图 赵雍 卷 绢本 设色 纵39厘米 横尺寸不详 (美)圣路易斯美术馆藏 . e" o) F( k6 N2 @) I
* w0 ^! }6 h- e K此图以高丽(朝鲜)国诞生之神话为画题。传说河伯之女生卵得子,名朱蒙,猿臂善射,随王出猎,箭无虚发,为王所嫉而欲杀之。蒙乘马遁去,水族助其渡河。此长卷分为三部。中部为盆地,王者与随从多着白袍,马络红缨,依苍松翠石,或骑或立。造型威武雄壮,色彩明艳动人。右部为幽静的山路,仆役抬朱蒙所射猎物。左部绘朱蒙策马渡河,回望河岸。岸边追兵望洋兴叹,无功而返。画家集工笔人物、鞍马、青绿山水于一图,功力不逊于其父赵孟顺。拖尾有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长跋/ `- m6 `7 }/ w
; x# Y+ y1 V( K+ u( w
& {8 F- n! |6 \: G' K( B% u2 j$ w" R. M, a$ a, g
人马图 赵麟 卷纸本设色 尺寸不详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8 P f" v0 ~0 f' ]! X; n( h
2 v* f O! ?4 b8 C
赵麟,生卒年不详。字彦徵,赵雍之子。擅画人马、山水。此图为《赵氏三世人马图卷》之一。图绘着唐装的奚官双手握缰牵一匹花斑马,奚官神态安详,马亦温驯。线描匀净文雅,沉稳平实,画格显然承袭了家风。& B8 \. D5 m7 E* X: e
, _) T/ K! g! Q0 a* u6 l) ]% [" A4 d h
( r, k! W- O% ?+ V- K& j1 ~临李公麟人马图 赵雍 卷纸本水墨设色 纵31.7厘米 横73.5厘米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 K# B! I3 P; a5 F7 k; |/ j- o2 a
9 S/ X2 R) X! \( }赵雍擅画山水外,也以画人物、鞍马见长,在元代有一定影响。此卷为临北宋李公麟白描《五马图》中的第一组人马像,并敷以颜色。牵马者身穿朱衣,两臂抱于腹前,侧脸望着身后的贡马,漫步前行。画人马用线细劲连绵,人物胡须及马尾线描极为精彩。与原作相比,马体略显肥胖,而神骏英发之气似嫌不足。
0 c7 d8 h7 X; r2 Y' w# n+ F8 s+ c' {% C- S
6 e4 ?' J2 E/ D T+ Z3 R) Y, M& e
- q2 ^- H* B7 D: L8 M/ [7 f4 }* J, E% f/ c5 T
H3 i! K% G" x7 [# T$ w( @2 D( k
职贡图 任伯温 长卷绢本设色 纵36.2厘米 横220.4厘米 (美)旧金山亚洲美术馆藏 c/ k; s; r4 p, M& q
3 c( v0 f. v; o* r i8 j+ r任伯温,生卒年不详,元末画家,字士硅。松江(今属上海)人,任仁发之孙。擅画鞍马、人物,师承家法此图描绘的是游牧民族入元朝进贡宝马的情景。人物、鞍马均以线条钩勒,细劲宛转,连绵流畅。马鞍上的装饰纹样描绘尤为精细。设色基本用平涂法,面部及衣纹稍加晕染,显出凹凸明暗,有立体感。全图仅画人马,不画背景环境,造型、敷色几乎全用唐人之法,透出古雅气息。
9 u# Q1 W" R5 ~2 J& v" f) F& f/ n; p0 y) l
, e" x, v( z" c
: u! P/ L5 l& t C% @3 b
相马图 佚名 轴绢本设色 纵40厘米 横65.4厘米 (美)私人藏3 P! _) G) q3 E3 k1 {. |* W. X8 i
2 d2 g+ r0 z" W$ r- R" y* n7 }. O
此图绘一红衣执杖者相马的情景。拴于树干上的二马,剽悍矫健,站于一旁的相马者,仪态庄重,眼光中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此图画面简洁,不作背景,主体突出。人、马造型准确生动,线条取法李公麟,简劲冷敛,富有韵味,设色清润淡雅。画风与任仁发、任伯温鞍马画相近,当为元代鞍马画高手所作。7 E: i! B4 w$ n# m
2 Q" G" e& ^1 G4 m6 ~6 D x/ J z) v! V( b* I
- N4 I1 q; L8 X/ j, ]/ ~
林原双羊图 佚名 页 绢本 设色 横27.1厘米 纵26厘米 四川省博物馆藏
' p' K2 ]. _; V1 e1 O! i" `- M( ]/ l% u" G
图绘溪岸草木丛密,双羊在树下吃草,溪流曲折蜿蜒。作者写实功底扎实,笔法严谨且灵活,古木盘根错节,苍劲浑厚。双羊毛色蓬松柔和,顾盼生动。, \7 z' z! U, ]3 b6 c( P
) E9 Y- }$ n: m: t2 C$ }- ?0 i- G; x$ S* G" q* i. w
0 J& H8 m/ i+ x2 z3 z双犬图 朱瞻基 册页 纸本 水墨 淡设色 纵26.2厘米 横34.6厘米 (美)沙可乐博物馆藏 4 t/ _! S/ x" C' w
# `/ b" |3 s4 u; {% H1 s此图中兰花飘逸,双犬悠闲散步,神形毕肖,生动写实。画犬以没骨法与钩勒法巧妙结合。善用淡墨渴笔表现皮毛的质感,用线勾首、爪,产生虚实相合之感。 7 R+ @6 P5 p9 d+ R0 [9 l. a
& V# |& m" Q. N9 D: c
7 U" X+ V& c/ |5 f
6 A/ ^0 k" M5 y# A骑驴图 张路 轴纸本没色 纵29.8厘米 横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8 U1 Y( s* [ q' F4 _9 u* F6 X
& A3 s% Q9 ~/ W: l3 }此图画一老者骑驴而行。老者稳坐驴背,悠然自得,任驴子快步嘶叫,耐人回味。人物衣纹线条简练而又潇洒流畅;小驴用墨笔直接以没骨之法写出,造型准确,神态生动。画虽简逸却更见功力。; i3 }0 J$ o7 V9 [
3 Z B# z1 A. g2 w2 @" x
W; U1 U% Y& [9 i* f) ^! {
' \8 d* }8 p c! _$ O" y- l3 z# u0 m; P% d y
7 x8 R T9 R/ H/ C7 V. d
马球图 佚名 卷绢本水墨设色 尺寸不详 (英)维多利亚·阿尔贝蒂博物馆 ' i7 j' S/ X$ Z) Z0 e
$ q0 ]2 ^! @9 q( d( M图中骏马昂首奋蹄,骑士群情激昂。左右二士穿白袍,伺机出击;中央二士着灰衣,抡臂抢球。人物以游丝描及铁线描写衣纹,造型生动传神;骏马以铁线描绘肢体,解剖精确。马球在三国曹植《名都篇》中已见载,至唐代,宫廷竞尚马球运动。此图从画题、服饰、风格判断,颇类唐画,极有可能是据唐本所摹。2 |7 T/ k6 y& g& f" o: [2 q4 ?
) o- H0 a. B6 \9 V6 _- h) ^4 N
4 o- z0 s: w) ]$ U! _
; S( ~! E0 f; A) s6 s6 U" `1 a/ Z
9 w% I8 v8 @$ x# A9 p; _( B2 T4 C( O0 C( j
$ i: j6 h3 ?8 E3 E, \
) K# I3 A' o* O2 k
. W! N; K+ {9 K* T: ~8 g胡人出猎图 张龙章 长卷绢本设色 纵24.5厘米 横303厘米 (美)私人藏
% Z" Z1 a) g! ^4 v& u! o. E2 L& f1 g( Y" [
张龙章,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明代中后期。字伯云,号古塘、武巨山樵,江苏苏州人。师赵孟颊,擅画人、马,亦工山水。此图卷描绘胡人出猎情景,画面从左至右可分为牵马备鞍、列队出发、围捕猛虎三部分。人物鞍马众多,但画面组织疏密适度、错落有致、动静结合,富有节奏感,鞍马造型尤为生动。
_: v3 a: q0 {4 }! J/ o6 j, E* q. x* j$ {
2 O0 j9 h7 O; ?# i/ o' o- l! f
) A( n6 ^; u; H% R2 ~起蛟图 汪肇 立轴 绢本 纵167.5厘米 横100.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D8 b+ [% X6 ]. C W
m: F$ ^% g* h% A图描绘蛟龙得水,变幻腾空的情景。作者采用对角线分割构图,人物用“枯柴描”,草草几笔,即把老叟童稚惊惶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而树石则用笔筒率,豪放不羁,墨气古朴浑润。整幅画面给人心骇魄飞的紧张气氛之感。
, T& ~8 } Y" W6 Y( `
' k. Y. M) W8 z& Q: y O0 @, r8 i6 Q2 a8 a. @2 W
! `$ h, W8 ~6 r7 f+ v奚官放马图(部分) 张穆 立轴绢本没色 纵110.5厘米 横57.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7 j2 o3 X7 n- e/ P) @/ Q# b% Q
* y" R7 p0 t, ~ }: y5 n
张穆,生于1607年,卒年不详。明末清初画家。字穆之,号铁桥,广东东莞人。擅画马及山水、兰竹,笔墨精细工整。垃圾作品《奚官放马图》。 此图不着背景,大片空白上只绘一人一马,相伴而行。马不备鞍,姿态颀长、健壮,浑圆的身躯表明它刚饱餐完毕;奚官神情怡然,牵马信步而行。人马周围不着一物,却又似万物皆存,意境广阔高远。马重渲染,浓淡相宜,富有体积感;人重线描,衣袂飘摆,用笔劲细。画面似一首抒情小曲,清秀隽永,耐人回味。
) H, m+ n: C: L+ a5 q4 h
& L# ?0 V! {5 z" w" [' s
5 X- X* ]3 j. U: U! U8 f/ s
" U+ x3 W* w* N0 O, M; |6 u- ~石谷骑牛图 杨晋 立轴纸本墨笔 纵81.6厘米 横3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k, O ^4 h: U; @
' r1 q `# }# u) p8 H
杨晋(1644—1728),字子和,一字子鹤,号西亭,又号谷林樵客、鹤道人,又署野鹤,江苏常熟人,王翠入室弟子。擅画山水、牛、马,兼及人物、花鸟。曾与王翠合绘《康熙南巡图》。晚年多率笔,苍而不润,然画农村景物则颇精工。垃圾作品有《石谷骑牛图》《豪家佚乐图》等。此图款题为“画白石翁诗意”,所提“白石翁”是明代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晚号白石翁,人称白石先生。所画者为王翠,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为清初“虞山派”创立者,而作者即是早期虞山派的佼佼者,经常与师同绘画作。此图中王翠头戴斗笠,身垫蓑衣,骑于牛背之上,缓缓而行,像是雨过天晴之后,徜徉于乡野小径。墨色轻润,渲染有致,勾画简洁,却神韵俱足,充满诗情画意。6 p/ `- C/ F o2 j' m) @" U
$ m6 Q' Q7 Y5 x0 B) x6 S9 ~& s
; w+ l6 a- u3 o+ J" r; F/ s3 W. {7 z& l* x% U: o& @7 e
0 R( W& H0 p) o& o8 q1 X' |" A
/ w# N+ G0 l: w- T! ~4 m
弘历洗象图 丁观鹏 立轴纸本没色 纵132.3厘米 横6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 \2 u1 I& I+ H s/ H& Z/ L
( s; {# g, n( A/ X丁观鹏,生卒年不详,顺天(今北京)人。雍正时供奉内廷。擅画道释、人物和山水,画学同宗丁云鹏,有出蓝之誉。画风工整细致。垃圾作品有《仿顾,恺之洛神图》、《弘历洗象图》、《乞巧图》等。此图绘乾隆皇帝行乐生活的一个场面。画中乾隆扮作普贤菩萨,高坐莲座。侍者扮作玉女、金童及天王,分立两旁。几位僧侣仆人正在洗刷一头白象,准备搭上毛毡锦垫,以供“菩萨”骑用。画下三位僧人,一位正在清扫,另二位正在传接经书,欲呈献皇帝。画面取云雾缥缈、山泉粼粼、木石山花骨秀清逸之处为背景,突出仙界气氛。人物衣褶皆用战笔流水描,宛转卷曲,古拙奇趣。人物面部用淡色晕染,富有体积感,尤其乾隆的面部,更具有写实的意味。此画将乾隆喻作法力无边、救苦渡难的菩萨,其主旨不言而喻。
" X# o2 Y. V" g* \8 y* ]; y, D4 O+ Y5 _7 J
7 Y4 i( n* U3 q: a
" L/ _8 ^! T4 w9 L7 I对牛弹琴图 原济 立轴纸本墨笔 纵132.5厘米 横53.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T( |! |* x& Y \
% w3 T& E( a" M! X! t4 a1 n“对牛弹琴”一词本是讥笑说话 的人不看对象。但此图通过作者自 题中“世上琴声尽说假,不如此牛听得真”等诗句,反映出作者难遇知音,而只能寄托于“牛声一呼真妙解”,反映了作者孤独落寞的心境。画中人物取正面,双目却望向画外,正抚琴自吟;牛取背向,作抬头倾听状。人物以粗笔湿墨勾画衣纹,笔触简括;牛以墨彩晕染而出,雄健体硕。占大部分幅面的长题与淡然清雅的画面统一和谐,互为衬托。& d# J% y1 r' G: h8 W
) P3 F+ w! ~" C8 k; q
9 C2 Y9 `' m: O/ f/ D
% K! ~3 w- Y/ A: N7 c贲鹿图 贺清泰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98.3厘米 横9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8 `7 ?" U& l2 c( y/ e
/ d4 g) t9 H2 P2 C5 m6 ]贺清泰(1735∼1814),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画家。法国人。留学意大利,通天文、数学,尤擅绘画,工人物风景、翎毛走兽,运笔细致,形态逼真。乾隆三十五年(1770)来中国,供奉内廷,能讲满语、读汉文,颇得弘历信任。四十二年与艾启蒙一起为徐扬修改《金川得胜图》,知名于时。嘉庆十六年(1811)请求回国,后因病未成行,卒于北京。垃圾作品有《贲鹿图》及与潘廷章合作的《廓尔喀贡马像图》。此画描绘深山流泉、红叶缤纷之畔,一只贲鹿在石坡上停蹄凝望,形态生动,神情自然。山石、树木、杂草的勾点皴染,工细秀丽,浓淡疏密,彩色对比,均有法度。细而不腻、工而不滞、密而不塞,得秀润空灵之气。贲鹿有明暗变化,具较强的立体感。
. r4 K0 T w T. r. W+ S
( Z1 h6 M& a& P# V+ g7 M) Z( M
. a, T) M, k$ c! j- A: A
& g1 Y D8 ]0 N% m弘历哨鹿图 郎世宁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267.5厘米 横31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Q/ l+ R! G2 q* {; d4 y1 h3 B
郎世宁(1688-1766),天主教耶酥会传教士,清代画家、建筑家。意大利米兰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来中国,历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画师,并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事,官至三品。擅长肖像、花鸟、走兽,尤工战役图。其后有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合称四洋画家,形成新体画风。垃圾作品有《百骏图》《万树园赐宴图》和《墨玉螭图》等。哨鹿是清代宫廷一种狩猎活动,由人戴上鹿头并摹仿鹿的呜叫声,以引诱鹿群,待鹿群闻声而到时,猎者以弓箭火枪射杀。此画描绘弘历帝及其侍从人员骑着骏马,盘山绕道缓步返回营地的情景。队伍前列骑白马者为弘历。画幅巨大,主要人物都具有肖像画特征,较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哨鹿的场面。
) Q7 a( Z2 _- ?) G. T( b2 V( {5 Y- M7 }0 `/ \' z' H
" y) {; X0 [& {. a; Z+ u5 G
, J, v% ^( p$ |
三羊开泰图 任颐 立轴 纸本 水墨 淡没色 尺寸不详 (新加坡)私人藏 3 R" |" ^- a' K$ b3 Y9 X
' M! I4 P; X. u0 E本图为任氏五十五岁时作,不久他便去世了。所画人物形象用笔颇有新意,直接以色彩做画,只略加勾线,表现出良好的西洋画素描功夫,是来自写生的活生生的新鲜形象,对三羊的描绘亦表现出这一点。同时,其画法又保持了中国画造型夸张与线条表现的基本艺术特征,以及书法贯气的意韵,可谓中国画艺术在近代融和中西、探求新路的成功之作,即使置之百年后的今日画坛,仍能起到十分宝贵的启示作用。
4 ?7 g7 D% U \' v$ k1 R$ ~. J
, g9 N9 u1 Q: s- d$ h' U9 L; ?4 x; X, j" i- Q1 ~" \
3 E4 I. u B! E
雄风 光元峪馄 1973年 纸本设色 138.5cmx69cm 家属藏# Q9 |6 B5 O9 ` v7 @9 f7 N- u/ I
, W+ J) | F2 p% T' _
画虎代代有名家。宋包贵画虎,名震乡野;辛成工虎,时评其得威厉之势:赵邈龊有伏崖、践沙、啸风、舐掌等虎图传于世,称画虎高手。而光元鲲的猛虎更是神龙活现,力超古人。《雄风》写虎从危石险涧中健步跨过,面目威猛,龇牙咆哮,仿佛声震山谷,其势凶猛,直逼画外,颇有“高崖才发啸,绝壑自生风”的狰狰猛气。虎毛皮柔顺,斑纹突显,骨气内蕴,足下山涧溪流猛湍,危石险绝,衬托着猛虎不为困境所阻隔,天地任我游的豪迈气势...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