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今年1月份,一位漁民在澳大利亞東南海域發現了一條罕見的“深海怪物”,它長著突出的吻部,牙齒如釘子一般,軟塌塌的身體呈粉紅色。3月3日,它被送到了澳大利亞悉尼的一家博物館。
8 B& }+ S+ Y+ [- T7 z! q# }0 r 這種奇特的海洋生物是尖吻鮫科的鯊魚——歐氏尖吻鮫,生活在深海底部,科學家對它們的生活史了解很少。“它令人印象深刻,它並不古怪,反而很優美,”澳大利亞博物館魚類藏品管理員馬克·麥格魯特(Mark McGrouther)說,“它們並不經常被捕到,人類見到它們的機會非常少。”他形容這條鯊魚的牙齒就像“小匕首”一樣。 - Y/ `# C C' z2 B% O
2 \& [# K) Y# O$ q+ ]( F% ~9 ?+ X 歐氏尖吻鮫具有一個很長的扁平吻部,表面覆蓋著許多微孔。這是2015年3月3日拍攝於澳大利亞博物館的圖片。
4 b5 {! S1 g7 v/ r3 R* d$ V1 W, @! [* H& D9 v1 |
" `* Q; t7 O6 M9 N
; Q6 _4 D" P3 V7 v# p 澳大利亞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正在展示歐氏尖吻鮫
1 F1 r9 V0 v7 g/ X1 Q% u# z; V3 A+ |2 T! R4 ]$ X
: h. H% l, q# C, K7 O4 w' D! g4 ^+ G 據介紹,這是該博物館獲得的第4條歐氏尖吻鮫。直到20世紀80年代,博物館才第一次得到歐氏尖吻鮫標本。此次發現的這條歐氏尖吻鮫,出現在澳大利亞小鎮Eden附近海域,發現地點水深約200米。捕到之後,它被送到當地一家水族館中,在送往博物館之前都以很好的條件保存著。 . B9 ~. f/ R( O! _
麥格魯特很激動能夠親手對這條鯊魚進行處理。歐氏尖吻鮫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學名是Mitsukurina owstoni,被認為是一種“活化石”,在大約1.25億年前就已經出現。歐氏尖吻鮫的吻部向前突起,形狀像鏟子,能夠探測獵物。捕獵的時候,歐氏尖吻鮫的雙頜會向前移,突然伸出攫取獵物。 " R6 J! _4 e2 M1 b
“我推測,因為它們的肌肉組織很鬆弛、柔軟,不需要太多的能量,因此它們會在海底緩慢遊動,利用長長的吻部,像金屬探測器一樣搜尋獵物。”麥格魯特說,“它掃過海底,當探測到小魚、螃蟹或魷魚的時候,會將雙頜突然伸出,咬住獵物。它們的牙齒十分尖利,咬住獵物後可以直接整個吞咽下去。” ( R% I4 r& ~) [1 v1 K; [
目前,科學家已經提取了這條歐氏尖吻鮫的組織樣品,用於遺傳學檢驗。它的標本將保存在博物館中,用於未來的展示和科研。
! p* {! a; A7 Q1 X1 \ |